2021年底,民政部公佈了藏南地區的15個新地名。意外的是,印度率先發聲,表示異議。
我國的領土,我國的事。藏南地區歷來是我國的,印度此舉明顯干涉他國內政,自然是我國所不能容忍的。
我們不願插手他國事務,同樣不希望受到外部干擾。
印度對藏南如此看重,難道只是因爲那裡有他們渴望的利益?不管藏南的價值如何,這片土地自古便是我國的,印度現今的介入,實在是滑稽。
爲何印度如此執着?解決藏南,從量變到質變,飲馬印度洋可期。
歷史教訓
從元朝時,藏南已是中國領土。遍覽歷史,你會發現藏南是中國西藏的“江南”: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,土壤肥沃,降水量驚人,逾9000毫米。
這裡,和常想的西藏高原不同,是氣候宜人、林木茂盛的寶地。
但爲何中國和印度爭奪此地?藏南,位於東經92度至97度,儘管是中國固有領土,卻長時間被印度非法佔領。
公元1271年,中國已對其進行有效管理,而英國的殖民野心和1873年的強行劃界雖讓藏南歸於中國,但也埋下了紛爭的火種。
最終,英國的野心和印度的侵佔相結合,使藏南問題複雜化。
辽篮换帅!杨鸣告别辽宁球迷,刘子庆如意算盘达成,节省500000元
1914年,英國突然提出了麥克馬洪線,把藏南的大部分領土收入英屬印度懷抱。在這背後,英國早有埋伏。
他們秘密地派出探險隊進入西藏,與一些反中勢力秘密接觸,意在偷偷划走藏南。
這條聞名於世的麥克馬洪線,爲後來印度的侵權行爲提供了可笑的藉口。那時的中國,儘管在國際舞臺上聲音微弱,卻堅決拒絕承認這一無理的線條,更沒有在任何文件上簽字。
然而,印度在新中國成立後仍試圖挾英國所謂的“條約”以爲自己,對藏南大展侵略之姿。
藏南,這片被譽爲西藏的“小江南”的土地,擁有近9萬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,對印度而言,無疑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寶地。
巴特勒获东决MVP引热议:美球迷晒数据表达不满 美媒力挺马丁
印度,受英國長期統治的影響,試圖繼承英國的擴張策略。
1947年,印度獨立後,迅速吞噬藏南大部分領土,並改名爲阿魯納恰爾邦,同時大興土木,但這並不能掩蓋藏南始終是中國的事實。
深夜23点!杨鸣官宣下课后,曝辽篮又一教练离队,吴庆龙出山救火
那麼,藏南有何魅力?
它擁有豐富的礦產,像一個掩藏在高原下的金庫。
其地勢平坦,便於資源開發。再者,溼潤的氣候和豐富的降水,使得這裡的森林覆蓋率高,是高原上的綠肺,有孟加拉虎、亞洲象等野生動物。
另外,從地理策略角度看,藏南的位置至關重要。
但進入藏南並非易事。儘管從印度邊境而來相對方便,但從中國內陸進入則需跨越崇高的喜馬拉雅山脈,且在冬季,大雪封山使得藏南成爲一塊隔世孤島。
印度持續與中國產生領土糾紛,不過這似乎與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有關。
那時,我們或許沒有給印度足夠的教訓。印度如再對我國進行挑釁,也許該是我們再度迴應的時候。
打出來的和平
1962年,那個風起雲涌的年代,中印兩國在遙遠的邊境地帶上演了一出世人矚目的戰爭序曲。毛主席用八個字爲這場邊境衝突定下了基調:“要打就打出30年的和平”。
對於外界或對歷史不太瞭解的觀衆,這場衝突彷彿是一片懸浮的迷霧中的劇目,困惑且複雜。
你知道嗎?在那時的中國,飢餓的鬼魅在鄉野之間徘徊,與三年的災荒鬥爭,同時面臨着與蘇聯關係的日益惡化,東南的臺海也是風雨欲來;然而,印度的“前進政策”彷彿是推了中國一個跟頭。
印度的首腦,尼赫魯,此時的他似乎沉浸在了某種誤判中,以爲他抓到了中國的軟肋,認爲中國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反應,因爲情報中告訴他,中國現在並沒有得到美、蘇的全力支持,應該也沒有反擊的充足力量。
然而,歷史證明,他大錯特錯。
iPhone 15過熱有解!蘋果承認問題出在iOS 17漏洞 將盡快更新解決
由於尼赫魯的這一連串的誤判,印度在邊境戰場上經歷了屈辱的一擊。
但中國,始終心繫大局,沒有進一步的追擊,而是選擇了戰略性的退讓,允許印度在“麥克馬洪線”進行設點。
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,藏南的問題並不是燃眉之急,真正的邊界問題繁複且難解,最明智的策略便是等待時機。
儘管此戰結束,中國所展現出的強大軍事威懾,使得印度長達40年都如履薄冰,時刻防備。
這場衝突實際上爲中印兩國塑造了一個微妙的均衡格局:一方面是中國在邊境地區展現出的壓倒性的軍事優勢,另一方面則是印度對藏南地區的實際控制力。這如同一張懸掛在歷史長河中的天平,兩國的利益得到了均衡,也爲兩國帶來了數十年的和平時光。
2004年,印度陸軍的新軍事理念“冷啓動”登場,如同一臺不需預熱的計算機,迅速啓動,全速進攻。
這種立即出擊的策略,宣告了印度四十年對華的消極防禦戰略結束,展現了更多的侵略性和威懾力。
爲何轉變?1990年代初,印度經濟揚帆起航,21世紀後國力猛增,巴基斯坦的威脅減少,印度軍事焦點逐漸東移、由陸轉海。
到2009年,其軍費預算增幅創新高,高達280億美元。這都爲印度陸軍在中印邊境的一系列動作提供了背景:加強邊防、建立衛星導航監控系統。
而對印度來說,這是對中國的“先下一子”。
通過中印邊境上的軍事部署,印度企圖掃除中國的陸上威脅。但這策略的推進,導致了邊境的軍事天平傾斜。
現在,中國面臨的問題是,如何重塑這塊地區的軍事均衡。
拉開差距
在那個戰略激流涌動的年代,印度軍隊的“冷啓動”策略彷彿一艘冒進的軍艦,在風浪中逆流而上,大批軍隊集結邊境,好像某個秘境的書架上,一本被灰塵掩蓋的冷戰舊書被重新掀開,一頁頁波瀾壯闊的史詩展現在眼前。
此時的世界正在經歷一場軍事變革的旋風,不再是簡單的數量競賽,而是單位戰鬥力的強化。
中國陸軍,如同一位老練的劍士,在削減自己的冗餘部分的同時,用火和錘打煉自己,鍛鍊戰鬥力,追求每一擊都能致命。
但印度的戰略家們,就如同坐在高塔上的觀星者,似乎被厚厚的雲霧遮擋了雙眼,他們樂觀地看着前方,卻未察覺到腳下的裂縫,他們過於自信,堅信自己的策略是無懈可擊的。
然而,當印軍的鐵騎大舉南下,遍佈邊境,中國軍隊已然如同一名經驗豐富的棋手,在大棋盤上佈下了多次跨戰區的精妙佈局。
考慮到在高原如西藏駐軍的成本高昂,中國智慧地選擇了另一條策略之路:就是加強“快速集結跨戰區兵力”的訓練,確保在關鍵區域迅速形成軍事優勢,從而奪取局部戰爭的勝利。
後來,我軍展翅飛翔,啓動了建軍以來空前的大規模實兵演習——“跨越-2009”。
令人矚目的是,這次不僅調動了飛翔在天空的空軍運輸機,更是首次藉助了大量民間的航空力量,給這場演習增添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戰略深度。
印度海軍參謀長蘇里什梅赫塔似乎感受到了那股濃烈的威脅,他憂心地認爲,中國正默默地打造一個“恐怖的軍事巨獸”。
而在這充滿懸念的戰略棋盤上,印軍與中國軍隊的實力差距已經越來越明顯。
藏南問題,這個古老而複雜的地緣政治難題,實際上,它的解決路徑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國在現代工業實力的鋪墊之上,對神秘莫測的青藏高原進行的深入細緻的改造和挖掘。
想象一下,如果我們能夠將這片廣袤的高原地帶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,不僅僅滿足於保持現狀,而是使其發展迅速,那麼,藏南將不再是我們眼中的終點。
進一步的,飲馬印度洋,便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。
然而,我們對藏南的理解和期許,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,也不能簡單地認爲只要南亞次大陸一出現什麼風吹草動,機會就擺在了我們的面前。
記住,從已經建設的川藏鐵路到還在規劃中的新藏鐵路,這片巨大的區域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極其龐大的。
可能需要數十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和投資,只有當這片土地真正與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相融合,我們才能穩穩地站在這片土地上,從容地討論藏南問題。
若是在此之前就盲目冒進,結果恐怕會是相反的:未出兵前,我們逐漸消耗印度;一旦出兵,我們可能會被印度所消耗。
對於這樣的戰略問題,絕非簡單的“地圖黨”可以一筆帶過,一紙空文就能決策的。在當前的大環境下,我國其實處於一個相當有利的位置。
我國已非昔日之我國,維護主權的能力早已不同往日。
儘管印度挑釁,中方始終追求和平解決爭議。然而,印度對我國的關切視而不見,令人失望。
藏南地區毫無疑問屬於我國,關係我國主權。對此,我們絕不妥協,盼印度早日領悟。
與我國和平解決藏南爭端,纔是雙方真正的利益所在。若執迷不悟,結果自食其果。
參考資料:
藏南地區“軍事失衡”與中國應對 朱志爲 領導文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