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市首座污水三級處理的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MBR薄膜今天下水啓用,整座中心可望明年9月竣工,屆時每天可處理4萬噸污水、產製1萬噸再生水,願景是2030年北市污水自主處理。
臺北市長蔣萬安今天出席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MBR薄膜的下水啓用典禮,將淨化污水核心「MBR(Membrane Bio-Reactor)薄膜」下水安置。
北市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指出,MBR下水是整體工程的重要里程碑,而民生水資中心預計2024年9月竣工,是實現2030年北市污水完全自主處理的願景開端。
衛工處長程培嘉說,民生水資中心前身爲民生污水處理廠,也是全臺首座採生物旋轉圓盤法的處理廠,2002年11月除役,爲實現北市污水完全自主處理願景,以此爲原點重新出發,打造新一代以MLE(生物除氮)加上MBR三級處理程序的水資中心,每日處理4萬噸生活污水、產製1萬噸優質再生水。
Yagoo將滿50歲!宣布不再擔任hololive周邊模特兒 粉絲與旗下藝人感謝Best Girl
衛工處指出,民生水資中心採用管狀中空纖維絲膜的MBR模組,屬於超過濾(UF)等級的淨化流程,放流水質比傳統污水處理更優化。
衛工處說明,民生社區布建6600公尺的環狀再生水供應系統,串聯民生社區公園綠地、河濱公園、松山機場國際貨運站,沿線設有3處智慧取水站,方便民衆免費取水,及13處澆灌取水點,可供應周邊公園綠地、松山機場及河濱公園進行澆灌及路面洗滌、夏日降溫等用途。
蔣萬安說,北市爲確保污水處理量能與分散風險,除了新建民生水資中心,規劃中的還有濱江、社子島等2座水資中心,持續朝着2030年北市污水完全自主處理、三級處理比率達到50%的目標邁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