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然氣供應大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遭西方制裁,外界憂心俄國會停止供氣給歐洲作爲報復,將全球天然氣價格推上歷史新高,引發能源安全的疑慮。
業界主管指出,LNG市場面臨諸多變數,除變幻莫測的天候,還要擔心俄國是否會擴大減供天然氣給歐洲。此外歐洲能否及時增建LNG基礎設施,來取代從俄國大量輸入的天然氣,也是未知數。另一個問題是,去年擠下日本躍爲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的中國何時解封。今年前5個月,中國都削減天然氣進口量。
殼牌石油執行副總裁希爾(Steve Hill)在世界天然氣大會上表示: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,我們能掌握的很有限。」
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的天然氣行銷暨交易副總裁波爾蘭德(Peder Bjorland)指出,天然氣流向改變造就一個「奇怪的市場」,部分歐洲國家諸如英國的供給過剩,另方面又欠缺基礎設施,將天然氣輸往德國這類需求重鎮。業界主管還提到,上述情況在英國國家平衡點(British National Balancing Point)和荷蘭批發天然氣價格之間形成很大的價差,這可能激勵基礎建設投資來改善瓶頸,但興建基礎設施需要時間。
德國正在打造一座LNG接收站,也簽下浮動儲氣槽及再氣化裝置合同。
標普全球商品洞察的全球天然氣策略主管史託帕德(Michael Stoppard)指出:「那是在與時間賽跑。我們認爲再氣化設施或許能在冬季結束前啓動運行,但不會在入冬前運作。所以那是非常微妙的平衡。」一名中國天然氣進口商主管表示,由於德國、義大利等歐洲國家規定最低庫存水位,買家可能比去年做了更多的入冬準備。買家趕在入冬前提高庫存,支撐亞洲現貨LNG價格達到去年5月的近3倍。